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从全国来看,城市地铁的实力格局发生哪些变化?哪些城市地铁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
每经记者 淡忠奎
在都市圈和城市群时代,地铁成为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功能,实现城市资源要素配置乃至产城融合的重要依托。尤其是国家层面审批政策趋紧形势下,地铁越发成为一座城市发展实力、活力和潜力的体现。
根据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2023年4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2条,运营里程9652.6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11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5.3亿人次,进站量15.2亿人次。
纵然如此,地铁盈利仍然是公认难题,地铁公司的年报季也向来备受关注。城叔查询上清所官网和中国货币网发现,目前深圳、广州、成都、武汉、苏州、济南、宁波、青岛、长沙、杭州等24座城市地铁集团或轨道交通集团(以下简称地铁公司)已经披露2022年年报——
从运营里程来看,北京、上海已经达到800+公里,成都、广州、深圳、杭州、武汉处于500+公里;从业绩来看,深圳、广州、成都、武汉营收率先突破百亿,除兰州、沈阳外,其余城市均实现盈利。
不过另一方面,客运强度不及预期、营业成本普遍上涨,以及政府补贴依赖度进一步加深等隐忧也逐渐暴露。比如,昆明地铁公司2022年总营收6.29亿元,营业成本却高达15.59亿元,凭借政府高额的运营补贴(9.75亿元)实现近8000万元盈利。
从全国来看,城市地铁的实力格局发生哪些变化?哪些城市地铁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
四城营收破百亿,运营成本大涨
2022年,深圳、广州、成都、武汉地铁公司营收率先突破百亿,暂时领跑主要地铁运营城市。相比去年,广州营收下滑,武汉稳住阵脚,深圳和成都则狂飙突进,分别突破200亿元和100亿元。
从营收增量来看,深圳、济南、成都分别高达75.79亿元、61.61亿元和50.77亿元,是全国增量最高的三座城市。借此,济南营收规模从全国第13位晋级第6位,成都从全国第5位晋级第3位。
在深广蓉武之后,苏州、济南、宁波、青岛、长沙、杭州地铁公司营收规模均在30亿元以上,一同组成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前十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