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美国的“芯片焦虑症”又严重了。近日,美国商务部公布《芯片与科学法》对半导体企业在美设厂补助的最新申请细节,引发企业担忧。
新规要求,受《芯片与科学法》资助的厂商不能在“受关注国家”(中国和俄罗斯)扩大先进产能。这些公司在“受关注国家”的投资支出不得超过10万美元,不能在当地将先进芯片产能扩大5%以上,也不能将传统芯片的产能扩大10%以上。此外,企业也不能与相关外国实体进行联合研究或发放技术许可。
规定还向企业索要核心商业机密,包括工厂对不同晶圆的生产能力、开工率、无缺陷合格产品比率、高峰期每月预计销售的晶圆数量、量产第一年的预期每单位售价、未来各年度的晶圆价格变动情况等。如果新厂的收入和获利远“高于预测”,该法案还要求企业必须回馈一部分获利。
在锱铢必较的新规之下,赴美设厂的外国芯片企业被带上了更多“镣铐”。更可笑的是,该法案名为补贴企业,实则强迫企业上交利润。美国不择手段维护“芯片霸权”,吃相实在难看。
近几年,美国患上了严重的“芯片焦虑症”。上世纪90年代,为在芯片领域降本增效、保持竞争优势,美国放弃了原先的产业政策,开始实施“科学政策”。数十年来,在“科学政策”主导下,美国企业虽因“美国设计、亚洲组装”的外包模式受益,但美国自身的芯片制造业却逐渐“空心化”。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美国仅拥有12%的全球半导体产能份额,远低于1990年的37%。这种巨大反差,成为美国一些人迫切希望重塑其在全球半导体制造领域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