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我国惠民保总参保人次已近3亿。在发展势头强劲的同时,惠民保也面临着参保率不足、易引发逆选择、参保人获得感有限等问题,影响着它的可持续发展。
近日,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联合圆心惠保发布了《惠民保发展模式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全国共上线 246 款惠民保产品, 累计保费规模约320亿元,总参保人次已达 2.98 亿,覆盖了全国29个省份,150多个地区。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表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惠民保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群众的投保和续保意愿,有关部门应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模式,建议以出台政策文件的形式允许使用基本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为本人和家庭成员进行缴费,还应打破现有的户籍限制,将新市民纳入承保范围。
八成惠民保由政府指导
惠民保主要是指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指导或主导、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第三方服务商参与运营、居民自愿参保的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惠民保于2015年在深圳首创,自2020年开始在全国多地呈现井喷式发展。2021年,惠民保被正式定名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
圆心惠保CEO彭煊认为,惠民保是商业健康保险中覆盖人数增长最快的险种。在惠民保发展初期,业内特别关注它最终会商保化还是医保化,现在看来惠民保走向医保化的概率比较大。从地方情况来看,政府支持对产品公信力影响特别明显,个人账户支付和一站式结算是惠民保的两条重要的“生命线”。
报告将政府的支持情况分为三种,分别是政府主导、政府指导和不参与。在246款产品中,超79%的产品属于政府指导,约3%属于政府主导。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会通过开放基本医保数据、参与产品设计、开放个人账户资金、参与产品宣传等方式对运营机构提供不同程度的指导、监督和支持。
从参与支持的政府部门来看,近60%的产品由当地医保局牵头指导,目前各地推出的惠民保相关政策通常也都涉及基本医保中的个人账户余额缴费、基本医保数据共享以及结算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