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随着2025年度银行跟踪评级报告密集发布,中小银行信用评级的分化态势引发市场关注。8月5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9家城商行、农商行迎来评级上调,其中6家跻身AAA最高评级序列;与此同时,常德农商行、山西平遥农商行、贵州花溪农商行等则遭遇评级下调,中小银行信用评级呈现分化局面。其中,不良率攀升、贷款业务及客户集中度高、盈利能力较弱等,成为拖累部分银行评级“成绩”的主要原因 有人欢喜有人愁
从具体调整情况看,9家获评级上调的银行中,秦皇岛银行、江苏长江商业银行、长城华西银行的主体信用评级分别由AA上调至AA+;杭州余杭农商行、富滇银行、汉口银行、武汉农商行、绍兴银行、日照银行则从AA+升至AAA。评级机构方面,联合资信对5家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进行了上调;东方金诚、大公国际、鹏元资信分别上调了2家、1家、1家银行的评级。
据了解,目前主流评级机构采用三等九级的信用评级体系,符号依次为AAA、AA、A、BBB、BB、B、CCC、CC、C,除AAA级及CCC级(含)以下外,各级别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各信用等级符号代表评级对象违约概率的高低和相对排序:AAA级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概率极低;AA级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概率很低;而等级越低,偿债能力对经济环境的依赖性越强,违约概率越高,至C级则意味着丧失偿债能力。
不过,不同评级机构对同一家银行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大公国际将秦皇岛银行的评级由AA上调至AA+,但中诚信国际对秦皇岛银行的评级仍维持在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