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中国金融业正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是其中之一。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30日在北京提醒,要更加关注数字金融服务的均衡性,莫让中小微企业在数字转型大潮中被抛在后面。“进入数字化时代,特别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以后,金融业除了面临技术性变革,更重要的是面临金融文化和经营理念变革。”杨凯生在当天举行的“第九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上说,银行数字化需求已发生根本变化,产业、政务、生活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升级、转型,由此催生出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需求。
他特别提到,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在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当中,尤其需要注重对客户的帮助,更加关注数字金融服务的均衡性。
一方面,要注意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数字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受限于资源,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很容易与大型企业产生代际差距,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给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新问题。如何构建层次更丰富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现数字金融服务的普惠型,这是当下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注意弥合“C端”的数字鸿沟。不同年龄、地域、职业、收入的人群对于数字化发展成果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存在差异,但不管数字金融怎么发展,不应成为部分人群获取金融服务的新障碍。让社会大众都能享受到更智慧、更便捷、更贴心的金融服务,是金融人民性的重要体现。
在此背景下,如何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和模式,以机制化的方式确定下来并推而广之,受到业界关注。
由新金融联盟主办,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的“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已成功举办8届,先后评出80个优秀案例。回顾往届评选,从早期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到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加速融合的趋势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