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设备管理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设备管理协会
编辑出版:《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创刊时间:1985年
开本尺寸:大16开
语言种类:中 文
出版周期:半月刊
邮发代号:82-374
每册定价:30.00元
发行范围: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zgsbgctgyx@163.com
社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

本刊声明

       凡投稿本刊的稿件,作者文责自负,确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项,署名无争议。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作者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来稿凡使用,即视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将所投稿 件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本刊杂志社。本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特此声明!

编辑部公告

通知:敬请各位作者注意,本刊诚征优秀学术稿件,来稿必须为原创稿,不得抄袭和篡改他人作品。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审稿期限一般二到三个工作日,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作者查稿系统中输入文章编号,查询稿件审核情况。

在“中国式风景”里看到世界是一个圆

来源:本刊杂志社        点击: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4日

 正如大悲与大喜有着相似的表情,世界的两极是可以相遇的。林风眠身处南方,其学生吴冠中长期在北方,可是他们的画作颇为中西合璧;“中西合璧”指的不仅仅是他们相似的艺术生涯贯通中法两国,也是指他们各自的画风,既有水墨质感又有油画构图,既显东方意境又融西方技法;吴冠中的一些画作还有着“浮游生物感”——他竟热爱科学,在画作中实践物理学家研究出来的“对称性破缺”……中国南方与北方、世界东方与西方、绘画水墨与油画、美术大师与科学……在日前于中华艺术宫开展的“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上,我们看到,误以为“对立”的往往有可能“统一”;误以为“两极”的会“相遇”,在这个展览里,世界就是一个美丽的圆。


  林风眠前往法国留学,同船的有蔡和森、向警予;读中学时,则与叶剑英是同学。这位广东梅县石匠的儿子,6岁与被逐出家门的母亲一别之后再无相见,此后的爱情与婚姻也算不得圆满,似乎奠定了他的寂寞、悲悯在绘画中时隐时现的基调。他把留学时习得的西方美术观念与技法融于中国笔墨,这始终是他不变的探索。仕女与花朵,是其融合的代表性主题。仕女图有着东方的线条、西方的着色;花朵则有着西方的静物构图、东方的笔墨,乃至于在绘画劳动妇女做农活的主题时,他的画作里有高更在塔西堤岛绘画的影子。深受中国同行热爱的,还是他的《孤鹭》《飞鹭》等,层次氤氲的墨色有着不可名状的东方审美境界,又有着一股溢出画面的深邃的孤独——这不是所有文艺作品的发端,所有文艺青年的痛处么?共鸣者众。


  林风眠在杭州艺专(中国美院前身)的学生吴冠中,也曾留法。因而“林吴展”此番也是中法文旅年中的重要活动之一。吴冠中不仅以画作,还以文章“图文并茂”地亮出东西融合的美学主张,且态度直白而犀利。他特别以同一题材,以油画手法和中国画手法各画一幅,整体意境偏向东方审美,但是细看之下,中国画笔法更润泽,油画笔法更凹凸,各有千秋。在这类同题异质的创作中,他会在中国画作品上签名“吴冠中”;在油画作品上署名“荼”——意为对绘画的热爱如火如荼。这样“一对”的作品,特别能显现出东西审美的异同,以及相通——此时,难免让人深思,各异的技法对于整体的审美有多重要呢?许是因为他后来去了清华大学,对于美术主流圈而言可能是“偏安一隅”,但是对于吴冠中而言则是“走近科学”。2001年和2006年,吴冠中与李政道联手,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和清华大学主持“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科学和艺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吴冠中提出,科学揭示宇宙物质奥秘,艺术揭示情感奥秘,科学与艺术的同一性植根于推翻成见、探索未知。他直接以画作,呈现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在中国画家中独树一帜。这也是清华大学里反而收藏着不少吴冠中画作的缘由。这也就是“林吴展”下半年还会去北京清华大学,再融入清华大学收藏吴冠中作品推出2.0版展览的内在“血缘”关系。


杂志社地址:中国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十二号楼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