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香港12月25日电 (戴梦岚 陈晓娴)临近岁末,香港市民谭小姐忙着准备去深圳过新年假期。她告诉记者,今年自己大部分周末时间都在深圳度过,还注册为知名仓储式超市会员,“这种超市东西便宜,货品丰富,‘北上’游玩是香港人的放假好选择。”
自年初香港和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后,港人“北上消费”蔚然成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市民增添获得感的一个案例。一年来,大湾区创科合作、互联互通、社会民生融合等领域亦呈现乘势而上的发展态势。
谈起今年大湾区创科合作的亮点,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科技创新界)邱达根对记者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实现数据跨境流动。”
邱达根介绍,今年6月,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签署《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日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实施指引》公布,为数据跨境流动提供了更具体、清晰的操作指南。
他分析道,这些政策安排将为跨境金融、跨境医疗等提供数据支撑。例如,大湾区内地居民来港就医,香港医生通过跨境数据可以了解病人过往病史,提供更精准的治疗;香港居民赴大湾区内地城市经商,如需办理贷款,内地金融机构可查询其香港征信情况,简化审批程序。他说:“很高兴看到多年来推动的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实现突破。”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河套成为继横琴、前海、南沙之后大湾区第四个重大合作平台,为香港创科发展注入新动能。邱达根说,期待未来河套合作区促进科研人才、资金、物流更好跨境流动,通过政策创新释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