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贵阳6月25日电 (记者 张伟)记者25日从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全省检察机关积极主动作为,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深入推进新型毒品犯罪全链条打击质效。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贵州全省检察机关起诉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71件109人,对新型毒品犯罪发现的社会管控问题制发检察建议,有效推进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的打击和防治。
随着禁毒形势向好,犯罪分子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管控难度较大的新型毒品上。相对于鸦片、海洛因等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传统毒品而言,新型毒品主要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
从贵州全省检察机关办案情况反映,除常见的甲基苯丙胺类、氯胺酮类、卡西酮类、芬太尼类、合成大麻素类等新型毒品之外,近些年贵州省内还出现了“相思树皮”(二甲基色胺)、“邮票”(麦角酸二乙基酰胺)、聪明药(哌醋甲酯)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
官方表示,相较于传统毒品,新型毒品的危害更加严重:新型毒品直接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更强的成瘾性;具有更严重的伤害性,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长期、永久的伤害;具有更大的迷惑性,让普通人难以辨别;易衍生新犯罪,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型毒品功效,进行强奸、猥亵、抢劫等犯罪活动。
此次发布会上,贵州省检察院对外发布了6件打击毒品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吴某某走私、贩卖毒品、洗钱案”“李某某走私、贩卖毒品案”系检察机关依法办理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李某某走私、贩卖毒品案”,毒犯将新型毒品营销成聪明药,误导学生家长购买。“吴某某走私、贩卖毒品案”中,购买人员将新型毒品用于迷奸等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