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春茶上市,北京城飘荡着阵阵茶香。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北京茶文化源远流长,体现在地名上也是丰富多彩。那么,这些浸满茗香的地名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掌故呢?
元代“请茶坊”已了无踪迹,只知在万宁桥一带
作为历史文化古都,北京的茶文化十分悠久。远在元朝,北京就有以茶命名的地名。元末熊梦祥在《析津志》中有“请茶坊海子桥北”的记载。海子桥即今天地安门外的万宁桥,俗称后门桥。
元代通过漕运把南方产的大米和茶叶等运抵大都城积水潭码头,“千樯万艘,辐辏云集”。当时在积水潭码头沿岸设有米仓、茶库等。其中“茶库”设置于万宁桥北侧,紧邻的胡同开设有茶馆,时称“请茶坊”,由此这条胡同也以“请茶坊”而称。至元年间后期,大都城内设有多处茶坊、茶楼、茶肆。文人马臻在《都下初春》中赞曰:“茶楼酒馆照晨光,京邑舟车会万方。驿路草生春报信,御河冰散客遥装。”